小剂型见证大发展
2019-09-23 16:32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温热,寒凉。
具五味,调五脏。
用之如兵,疾无不恙。
时珍著本草,仲景组良方。
相恶相反禁配,相须相使效强。
宣通补泻轻重记,滑涩燥湿功用良。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吗?
没错,就是我,祖国医学使用的药物,芳名称为中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药的发展传承已有千年之久。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长河中,我身穿的“衣裳”——药物制剂形态,主要是汤剂、丸剂、散剂、丹剂、涂剂和酒剂,在人们的印象里,我就是一位有着浓郁古典传统气息的“大家闺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我的中药剂型有了飞速发展。除了对传统剂型进行工艺改进外,也产生了第二代剂型:如片剂、冲剂、注射剂、气雾剂等。时至1978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卫生部颁发《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我的中药剂型种类,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出现了栓剂、滴眼剂的运用。在保持中药传统特色的同时,祖国又继续为我研制与时俱进的“新衣裳”,糖浆剂、胶囊剂、泡腾栓剂、海绵栓剂等剂型品种,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推陈出新。
在中医药悠久的发展过程中,由中药饮片所熬制成的汤药是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式。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加快,抓药、熬药成为了需要服用中药人群的负担,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式服用中药呢?1993年,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并且大力支持,将中药免煎颗粒列入了“星火计划”。自2001年起,我方便、安全、高效的“崭新外衣”——中药免煎颗粒,闪亮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并且广泛在医疗机构临床中使用。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将中药免煎颗粒纳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内容之中。我的中药免煎颗粒剂型成为了医药圈炙手可热的话题,这对于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改革开放的四十个春秋。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我的中药新剂型发展,也在逐步与世界接轨。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许多化学和生物药物的现代制剂技术被引入中药制剂领域,将传统剂型发展成为缓释控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骨架片、渗透泵片、缓控释微丸、控释散剂、透皮控释剂)和靶向制剂(脂质体、微球制剂、纳米粒制剂、单抗或受体靶向药物)等,是新药研发的主要途径和来源,也使中药剂型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
中医中药是华夏五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中药,我从久居深闺,逐步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向世界展现了祖国医学的神奇魅力。中药剂型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让我见证了党和人民对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关怀与扶持,见证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更见证了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升华。在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我用红枣、橙皮、黄芪、绿豆、青黛、蓝靛、紫苏,拼绘一幅七彩中药壮锦献给祖国,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美好;用海风藤、宽筋藤、忍冬藤、夜交藤、鸡血藤、络石藤、雷公藤编织一个七彩中药绣球献给祖国,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辉煌;用五加皮、牡丹皮、地骨皮、大腹皮、桑白皮、海桐皮、合欢皮制作一面七彩中药铜鼓献给祖国,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盛!(中医科
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