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中心详细

抢急救险!我院血液科成功救治一名病危溶血性贫血患者

2024-02-08 00:31血液内科

近日,周先生因反复乏力、头晕在家附近诊所就诊,输液过程中突发晕厥,经120紧急心肺复苏并送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提示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仅有22g/L,且近期存在多次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使用史,有解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不能排除为消化道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输血以挽救生命,但经输血科检验,患者配血非常困难,血中存在着大量会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果立即输血可能诱发患者本身溶血加重进而危及生命,如按常规使用激素治疗后再行输血,因激素用量较大,亦有诱发严重消化道出血使患者再次休克晕厥甚至死亡的风险。

值此进退两难之际,医师经详细询问病史并联合消化科医师协作评估,判断目前并无严重的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经血液内科揭旭日主任医师决断,收治血液内科后立即予以使用丙种球蛋白封闭抗体,同时使用激素治疗以减少溶血及降低输血后溶血风险,在严密的监护下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经过血液内科专科治疗,患者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及更严重的溶血反应,血红蛋白也逐渐回升,精神状态及身体状态很快得到了恢复,顺利出院。周先生及家属对血液内科治疗及医护团队表示了十分的信任及认可,同时送来锦旗表示对血液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

【科普时间】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与红细胞溶解有关的血液疾病。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而溶血性贫血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和减少,从而影响氧气的运输能力导致身体缺氧

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通常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如镰状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则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可以因病因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症状包括疲劳、皮肤苍白、黄疸(皮肤和眼睛变黄)、尿色明显加深、心悸、呼吸困难和脾脏肿大等。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胸痛和意识丧失等症状。

确诊溶血性贫血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包括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化学分析和溶血试验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病因和严重程度。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进行输血、骨髓移植或药物治疗等。对于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重点是处理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如停用引起溶血的药物或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防溶血性贫血的最佳方法是避免与引起疾病的因素接触。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家庭了解携带基因突变的风险。避免接触引起疾病的药物或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总之,溶血性贫血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和减少。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管理病情并改善生活质量。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亲朋可能患有溶血性贫血,请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血液内科 周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