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这些“粘”味你会吃了吗?
2024-02-25 20:58中医科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新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经历了春节的欢聚一堂、少不了吃吃喝喝少不了“粘”味:粽子、年糕、汤圆….等各种糯米制品。《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糯米营养比较丰富,但是有些有基础疾病的人进食糯米后反而会出现各种不舒服。如何正确的把这“粘”味吃进身体里变营养呢?
平时有怕冷和腹泻体虚的可制作成粽子、甜酒、汤圆等,可以起到暖胃御寒的作用。吃热糯米,分解速度较快,温暖胃部,而且也能减轻肠胃不适感。糯米放凉后再吃,黏软性强大,胃胀人群吃了不仅仅难以消化吸收,而且也会导致肠胃消化不良。糯米经过加工发酵成甜酒。没有了粘腻的问题,不但好消化,而且带了一点酒的特质,更善于窜透,行气活血,能游走全身。将糯米本身补肾气的功力迅速引到全身,养血驱寒、化瘀通经的效果更快。吃之前一些注意事项还是要了解。
糯米热量很高,而且黏腻难以消化,吃多了容易腹胀难消化。
对于小孩、老人、有胃肠基础疾病患者千万不可贪嘴。
粽子、年糕、元宵和汤圆这类年味属于精细化的主食,吃的时候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特别是煮熟后的元宵和汤圆,又烫又黏,吃得过急容易烫伤消化道,还容易卡喉咙。糯米类制品需要很长时间消化,睡前吃本来应该休息的肠胃,却被迫开始工作,增加肠胃负担,容易导致腹胀出现。
另外,身体血液循环集中到本该休息的肠胃,气血不宁还会影响睡眠。
以下几类人不适合吃糯米。
1、生病后消化能力弱的人
糯米黏腻,制作成糕饼更难以消化。生病后消化能力比较弱,所以不能吃糯米糕饼。即使食欲好转后,消化功能仍然很虚弱,吃太多糯米反而影响病情康复。
2、胃肠道病患者
糯米性温,其中含有太多植物纤维,可加重胃肠道负担。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病患者少吃糯米,以免引起溃疡穿孔和出血,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3、湿热痰火偏盛的人
黄疸以及腹胀,还有咳嗽、痰液发黄以及发热的人不能吃糯米。另外发热时胃肠道处于抑制状态,应选择易消化的流食,不然使得病情恶化。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人糖代谢易发生紊乱,不能吃多糖食物。米在身体中会快速水解成葡萄糖,特别是糯米食品是高糖分食物。
5、儿童和老年人
糯米有很强的黏性,若儿童或老年人吃太多糯米易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因为产生太多胃酸而导致腹胀、腹泻以及腹痛。
元宵美味,小不小心吃多了,感觉涨涨的该怎么办?教大家2道消食茶。
1、麦芽茶
用炒熟的麦芽、生山楂切片,加入一些陈皮用开水冲泡,焖10分钟左右晾温饮用即可。这个茶可以反复冲泡2~4次。
麦芽茶有消食和中、化积之效,对于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2、炒米茶
炒米就是炒大米,取一些家里的大米,倒入铁锅里反复翻炒(不用放油),记得一定要开小火,炒到米泛微黄就可以了。炒好的大米晾凉以后密封保存,吃撑的时候直接泡水喝就可以。
大米是最常见的五谷之一,它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效,经过炒制以后焦香的大米,在健脾的基础上,还有促消化、暖胃、祛湿之效。(中医科 潘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