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中心详细

特应性皮炎科普

2024-07-10 08:20皮肤科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多形性皮损为主要特征,多数以婴儿湿疹的形式起病,可持续到成年。“特应性”表现为以下特点:①容易患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③血清IgE升高;④对异种蛋白过敏。

1.病因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主要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遗传决定了个人对特应性皮炎的易感性。其他影响因素如食物变应原刺激、吸入性变应原刺激、自身抗原、微生物感染及皮肤功能障碍。紧张、焦虑、压力等精神因素往往能加重病情。

2.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表现差异性大,皮疹多样性,临床上多分为三期。

①婴儿期:出生后不久发病,表现为面部对称性红斑,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丘疱疹,可伴糜烂渗出,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迁延不愈,发展为儿童期特异性皮炎。

图片 1

特应性皮炎婴儿期

②儿童期:2-12岁,多数在5岁前发病,也可由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延续至儿童期。皮损表现为四肢伸侧或屈侧暗红斑、斑丘疹,急性期可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期呈苔藓样变,常累及腘窝、肘窝。

图片 2

特异性皮炎儿童期

③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也可出现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瘙痒剧烈。少部分患者发病持续到老年期。

图片 3

特应性皮炎青少年期

图片 4

成年期特应性皮炎

3.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皮损特点进行诊断,即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样改变,好发于面颊部;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样改变、苔藓样变,好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腘窝。结合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血清IGE升高,应考虑本病。

4.治疗

去除并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包括保湿霜或保湿乳的常规应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非激素类的局部免疫调节剂,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系统使用生物制剂、光疗等,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5.预防:

预防特应性皮炎的最佳方法是避免可能的刺激因素,如过度清洁皮肤、使用刺激性的清洁产品、暴晒等。同时,放松心情,加强皮肤保湿,也有助于预防特应性皮炎复发。总的来说,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需要持续关注和管理的慢性疾病。有特应性皮炎的症状,请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以确保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图片 5

图片 6

婴幼儿治疗前后对比图

图片 10

图片 11

图片 12

成人治疗前后对比图

皮肤科 黄榆秀